打破难关,打造氢能赛道
继以锂电池为主导的电动车产业发展迅猛后,我国显然已将氢能作为打造新能源“第二赛道”的战略方向。今年1月,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(征求意见稿)》意见的通知,提出新型电力系统“三步走”发展路径,氢能在路径中承担重任。从这一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到,氢能对于未来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,将发挥更大的作用,也将在能源设施中与其他设施共同推动能源系统的动态平衡,为中国双碳目标实现及能源自主提供新动能。
提到氢能,更多人了解的是日本。虽然在国际上,美国、欧盟、日本、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氢能源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,但日本是介入最早、投入最大的国家,在氢能开发领域的技术专利占到全球30%,位列世界第一。
我国考虑到国际政策贸易环境的变动,国内氢能产业在核心技术开发与运用上要加大自主研发与攻关力度。
目前,我国氢能行业主要面临运氢、储氢、制氢等多方面核心技术被“卡脖子”,例如,制氢环节的电解槽,加氢站环节的氢气压缩机、加氢机,燃料电池的双极板表面处理、膜电极喷涂设备、测试环节的燃料电池体系检测、氢气品质检测等,相比于国外任有较大差距。打破核心领域技术壁垒,成为中国氢能行业发展的关键点。
在市场规模化应用上,我们相比日本,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,市面上电车的普及也让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接受程度更高。此外,我国目前主推重卡、公交等大型车辆的氢能化,因为基于目前加氢站的现状,“点对点”场景能满足氢能汽车的补能需求。
目前国内重卡、公交在内的商用车年产销售规模约为400万辆,自主品牌占据百分之九十份额,如果在几年内将一部分车辆转为氢能化,就能够为我国氢能技术开发和产品落地带来更大的商用空间,有利于市场规模化的发展。
现阶段氢能行业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、带动了更多的企业入场,加速推动氢能技术在汽车及其他领域发展。 一旦在核心技术自主开发和商用两方面实现突破,氢能产业的发展潜力就将释放,据预测,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有望达到1万亿。随着我国在风能、太阳能、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全方位布局,有望在未来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占据高地,进一步夯实高新技术和产业的竞争能力。
关于氢宇新能源
通过多年的潜⼼专研,公司已完全掌握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综合测试设备的核⼼技术,积累了丰富的设备实际运⾏0~200kW燃料电池综合测试平台。保持了设备在生产端的系列化,标准化,高性价比的核心竞争优势。